台灣豬,黑白切─日以繼夜的庶民美食:Pork Delicacy, Taiwan Limited

NT $450.00
NT $356.00


第一本以「台灣豬」為主題的美食書也是最重要小吃文化的指南 ★從北到南,道地台式小吃★隱身巷弄的排隊美食★內行推爆好吃的隱藏部位 ★開啟五花八門的黑白切多元宇宙 台灣豬有多好,嚐嚐黑白切便知。明明出自同一口大湯鍋,何以每一種部位與臟器滋味變化如此美妙複雜!最簡單的烹調,最搞工的烹煮講究,成就最豐厚的美味,也是嚐遍各種繁複滋味後,口腹最嚮往的療癒之物。 好吃的東西不在於要加什麼,而往往取決於不應該加什麼。黑白切的減法美學,也正好映照出台灣人性情中的直白素樸與恬淡純真。 坊間很多關於台灣小吃的書籍,卻無台灣豬肉料理的專書,殊為可惜。黑白切的內容包羅萬象,但不同部位的肉或內臟各有不同處理與講究,怎麼吃最佳也各有竅門。本書以一日早、中、下午點心、晚餐能吃到的黑白切為主題,用店家的故事來講述餐桌上台灣豬的各種風味,既提供台灣本土讀者一份有深度、知識與美食資訊的專書,也能藉由日後翻譯授權,成為外籍人士了解台灣最重要小吃文化的指南。 擬以採訪方式收集故事,以散文體呈現北中南各具歷史性與消費口碑的黑白切,用老牌店家推薦肉食,講述豬肉的故事與烹飪、品嚐的講究之道,最終目的是推薦台灣豬的美味與高品質,並一同記錄台灣黑白切文化風貌。 ★黑白切看似粗獷,卻是細緻,講究當日鮮宰,是追求美味的最高境界 台灣小吃最繁複的配菜,就是黑白切,而黑白切正是以豬肉和豬雜為最大宗產品。黑白切看似粗獷,其實汆燙燉煮方式費時耗工,而且講究當日鮮宰不經冷藏冷凍,以追求美味的最高境界。 豬雜處理不易,以前不受精緻餐桌青睞,因此在民國50-60年代經濟環境匱乏時,成了勞動群眾蛋白質的最佳來源,也因此,商業繁榮的萬華、大稻埕這些老城區裡,林立著許多以黑白切為配菜的麵攤、米粉攤,一大清早就熱騰騰供應實惠又飽足的早餐、午餐,演變至今,連下午市、夜市也可以日夜接力供應黑白切。 多數人知道豬肉料理,卻不知不同品種的豬肉有何區別,也不知豬身上各部位有什麼烹煮的講究。黑白切是全豬饗宴的自助餐,任君挑揀,可豐可儉,想療癒嘴饞還是心靈,都可以在一頓飯盡享多元肉質與膠質,用味覺大冒險,真的妙不可言。 說台灣人的傳統早餐,從豬開始,實不為過。在黑白切的世界裡,沒有誰是配角,每一樣都是最佳主角。 但由於它是庶民生活小食,價格始終在所有飲食清單中成為墊底擔當,很多消費者在網路上的評論也多用CP值來衡量其價值。若消費者能從本書了解到整個豬肉從生產到拍賣乃至於屠宰分切到分送價值。然而,豬肉從生產到拍賣乃至於屠宰分切到分送、烹煮,整個過程實在非常複雜也有趣,卻少有消費者能窺其堂奧。 本書從餐桌上的美味黑白切追本溯源,還給黑白切與豬肉職人們應有的美食價值與地位。 內容分為三個部分,Part1是〈一隻豬的獻禮――從頭到尾〉,講述的是豬的本體,以其身上不同的部位,出現在黑白切攤上呈現的樣貌;Part2是〈幸福的內在美――心肝寶貝〉,泛指豬的臟器、豬雜等,小吃攤上賣的各類豬雜,完全回歸食材本色,「新鮮」就是店家最大的用心與誠意;Part3是〈台灣小吃真義與職人精神――日以繼夜〉,因為他們貪黑起早的工作,才使得我們可以享用不輸米其林的美味指標。


小吃 台灣小吃 美食 故事 價值 LIMITED 豬肉 TAIWAN 主題